本报青岛3月22日电(记者凌翔通讯员于伟东)在全国不少高科园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青岛高科园始终抓住“高科技”和“人才”这两张牌,实施“低门槛”战略,3年迄今从国内外引进24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并吸引数千各类高级人才到这里安家落户。
“高科园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科技‘孵化器’,它的作用,不在于办多少企业,创多少产值,而在于出多少科研成果,培养多少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发展的后劲问题。”青岛高科园工委书记徐宝站这样告诉记者。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将吸引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人才真正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两年前,世界著名的日本油墨化学株式会社要在中国投资建科研机构,考察过不少地方,都被拒之门外。青岛高科园不仅为这家外资的研究机构提供了诸多政策上的支持,还拿出三块土地任其选择,最终在秀丽的枣儿山南麓建起了国内第一家由外商投资的现代化科研机构——帝科精细化学有限公司。某著名电子科技大学为图更大发展,近几年来为动迁的事儿也费了不少周折,他们曾先后派人到几处沿海城市考察,青岛高科园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市委、市府的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市委派出一名副市长带队,远赴西北,在对这所大学进行考察的同时,“亮”出了青岛市和高科园的有关支持政策。如今,这所著名大学动迁至青岛高科园的事宜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青岛市高科园实施“低门槛”战略搞引进,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正在实施从武汉动迁至青岛高科园的国家级科研大所——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以及正在紧锣密鼓进展中的某电子科技大学等,采取的是从内地整体引进的方式。另外,他们还采取了联合办所、部分引进等方式,与吉林大学联建了“酶工程及生命科学与技术中心”,引进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和国防大学的教学点。
高科技机构和人才的储备,为青岛高科园和所在地崂山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去年,青岛高科园被评为全国优秀高新区,所在地崂山区创国内生产总值86亿元,在全国遥遥领先。